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分离(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一株高产乳酸菌株的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中国酿造 2021

摘要:采用MRS培养基从果醋醋醅中分离具有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乙醇耐受能力、产酸能力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从果醋醋醅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酸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为D2,并鉴定其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该菌株在体积分数4%乙醇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在体积分数14%乙醇条件下能够存活,具有较强的乙醇耐受力;在MRS肉汤培养基中发酵48 h时,总酸含量达到20.03 g/L,其中乳酸含量增加最多,其次是苹果酸和琥珀酸;对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和吉他霉素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综上,该菌株具有较强的乙醇耐受能力和产乳酸能力,安全性高,有作为发酵菌剂改善果醋风味和口感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 分离 鉴定 发酵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施鲊广椒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中国酿造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采集自湖北恩施地区的15份鲊广椒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优势乳酸菌制作鲊广椒,并利用电子鼻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适合鲊广椒发酵的乳酸菌菌种。结果表明,从鲊广椒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0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3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和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1株,其中,L. plantarum占总分离菌株的66.67%,是湖北恩施鲊广椒中的优势乳酸菌。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L. plantarum的鲊广椒芳香类物质明显增多,氮氧化物、氢化物、有机硫化合物和烷烃等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CA结果表明,L. plantarum HUBAS51132和HUBAS51141制作的鲊广椒其芳香性更好。

关键词: 恩施鲊广椒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造沸石对甘薯不同链长直支链淀粉的分离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柱层析法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差异,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分配将组分分离纯化.该文采用回生法分离甘薯直、支链淀粉后再进行二次回生,以窄化其分子链长,并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出不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淀粉组分,直、支链淀粉组分总制备率均大于2.4%.可见光谱及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粒径为1~3 mm的人造沸石适合分离支链淀粉,粒径为4~6 mm的人造沸石适合分离直链淀粉.经大沸石分离,聚合度大的直链淀粉分子依赖沸石表面吸附,洗脱速度快,先被洗脱下来,聚合度较小的直链淀粉分子进入沸石孔隙内部,吸附力大,后被洗脱下来;经小沸石分离,甘薯支链淀粉组分F1b中分子量小、均一度高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F2b中分子量大、均一度低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说明甘薯直、支链淀粉的分支度对淀粉组分的分离也有一定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甘薯直链淀粉组分在18.9°、23.4°、27.2°、29.3°、32.3°、33.7°附近出现强衍射峰,甘薯支链淀粉组分在21.6°、22.9°、23.9°、26.5°、27.1°、29.3°、34.1°、35.8°、39.5°附近也出现明显的衍射峰,此时甘薯直、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指数(PDI,polydispersity index)均接近1.0.人造沸石柱层析可制备出分子量分布范围极窄的甘薯直、支链淀粉,该类淀粉表现出类似金属盐的X射线衍射峰,可作为深入研究淀粉大分子空间结构变化的材料.显微图片显示直链淀粉是由多个线型分子聚集在一起,呈典型的"柳条"状,而支链淀粉呈典型的"树枝"状.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大量制备分子量分布范围极窄的直、支链淀粉的简单、高效方法,为深入探索淀粉大分子聚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淀粉 沸石 柱色谱 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艳”猕猴桃贮期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明确"金艳"猕猴桃贮期腐烂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金艳"猕猴桃贮期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金艳"猕猴桃贮藏期间腐烂相关的菌有Botrytis cinerea、Sclerotinia sclerotiorum、Eutypella microtheca、Penicillium expansum、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共5种。其中对于Botrytis cinerea、Sclerotinia sclerotiorum、Penicillium expansum 3种菌已有猕猴桃致腐的报道,Eutypella microtheca、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感染猕猴桃为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为"金艳"猕猴桃采后腐烂病防治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艳” 猕猴桃 腐败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3种商业块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旨在探究四川块菌主产区商业块菌的内生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采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块菌产区(新田乡、新云乡、淌塘镇、雪山乡)的新鲜块菌子囊果作为实验材料,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对采集子囊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分子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从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假凹陷块菌(Tuber pseudoexcavatum)以及中华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中共分离得到21株丝状真菌,分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属(Chaetom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以及链格孢属(Alternaria)。木霉属、镰刀菌属以及青霉菌属在块菌的子囊果中分布较丰富。初步鉴定出四川3种商业块菌的内生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对块菌的储存保鲜、指导菌根化苗培育、探究块菌的发生机理机制都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具体原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假凹陷块菌 中华夏块菌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薯加工废水中花青素的快速分离方法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摘要:如何简单高效地分离回收紫薯加工废水中具有高附加值的花青素,避免资源浪费,是紫薯加工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节紫薯加工废水溶液的pH值,考察其中花青素在不同pH水溶液中与蛋白、多糖等产生共沉淀的效率.结果显示,在pH为3~5时,离心3 000r/min,5min,废水溶液中的花青素均能很好地沉淀,尤其是在pH为4时,离心沉淀效果最佳,沉淀效率达90%以上,浓缩倍数大于9.在pH为4,5时,废水中的花青素经12h过夜自然沉淀,沉淀效率为80%左右,但沉淀疏松,水分含量大.盐酸、醋酸和柠檬酸对花青素的沉淀回收无显著差别.此外,考察该方法对苋菜红标准品、紫甘蓝和紫葡萄花青素水溶液在不同pH下的沉淀效果,结果均不能获得沉淀.因此,本方法仅适用于紫薯加工废水中花青素的快速沉淀分离.

关键词: 紫薯 花青素 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楝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多样性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四川省各个地区川楝内生放线菌并研究其物种多样性。【方法】应用7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样品根、茎、叶、树皮和果实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16SrRNA基因RFLP分析代表菌株多样性。【结果】研究共获得403株内生放线菌。不同地点、不同植株部位、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内生放线菌数目均有差异。广元采集的样品分离得到的数目最多,为86株;最少的是绵阳,仅有12株。从植物表皮中分离到148株放线菌,占获得菌株总数的36.7%;而从果中分离到31株,仅占获得菌株总数的7.6%;虽然从根部分离到的数量也很少,但是其出菌率却是最高的。5号和3号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为理想。16S rRNA基因RFLP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在68%的相似性上聚在一起,在84%的相似水平上分成了10个遗传类型。代表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放线菌包括4个属,分别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克里布所菌属(Kribbella)。其中,链霉菌是优势类群,占代表菌株数目的比例高达91%,而稀有放线菌的比例只有9%。【结论】研究发现的川楝内生放线菌主要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克里布所菌属(Kribbella)。

关键词: 16S rRNA基因 川楝 内生放线菌 分离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自生固氮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阿须贝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自生固氮作用的细菌,编号为GN15。GN15为革兰氏阴性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长势好,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N15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将其命名为Pantoea agglomerans GN15,对该菌的基础研究为固氮菌肥的研制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自生固氮 分离 鉴定 成团泛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黑斑病菌的分离与适合其基因组文库构建的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常规分离土传病菌的方法结合甘薯黑斑病菌的特性,对甘薯黑斑病菌进行分离。并用2种改良的DNA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与常用DNA提取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TAB法所获得的甘薯黑斑菌DNA质量最高,用该提取方法获得的高质量DNA为构建黑斑病菌基因组文库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薯黑斑菌 分离 基因组文库 DNA 提取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以及单核菌株的筛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利用珍稀食用菌茶树菇双核菌丝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以及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筛选过程.利用培养4~6 d的茶树菇双核菌丝,以0.6 mol/mL MgSO4.7H2O作稳定剂,在溶壁酶浓度为4 0 mg/mL,温度30~32℃的摇床振荡(70 r/min)条件下进行酶解4 h,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将原生质体在下层高渗固体培养基和上层高渗半固体培养基上再生,从该再生菌落中筛选到茶树菇单核菌株1株.

关键词: 茶树菇 原生质体 分离 再生 单核菌株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