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人工饲养(模糊匹配)
4条记录
专食性眼斑沟芫菁幼虫对非喜爱食物的阶段性适应(英文)

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芫菁俗称斑蝥,属鞘翅目(Coleoptera)芫菁科(Meloidae),是一类极具药用价值的资源昆虫,但其幼虫对蝗卵的取食专化性极大地制约了其人工饲养和斑蝥素的利用与开发。斑蝥幼虫的专食性已获普遍认可并被许多研究证明,但我们在多年的饲养过程中发现其取食专化性会随龄期增加而降低。【方法】对眼斑沟芫菁Hycleus cichorii进行了大规模的饲养实验和生理生态学分析,测定各处理组(分别从1, 2, 3和4龄幼虫期由蝗卵转为人工饲料饲喂,即分别为1-4龄组)和对照组(全程饲喂蝗卵)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羽化率、老熟幼虫干重、生长量、生长速率、幼虫历期及蛹历期和单雌产卵量,比较各处理组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情况,验证斑蝥幼虫对非喜爱食物的取食适应性并弄清其应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规律。【结果】由蝗卵转为人工饲料饲喂后,眼斑沟芫菁1龄组的幼虫存活率极显著地低于2, 3和4龄组的和对照组的,化蛹率为0,且1龄组幼虫生长速率和老熟幼虫干重显著低于2, 3和4龄组的和对照组的,幼虫历期也更长。2, 3和4龄组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随龄期增加逐渐升高;幼虫生长速率和老熟幼虫干重逐龄升高,幼虫历期逐龄缩短。【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眼斑沟芫菁1龄幼虫不能适应非喜爱食物,而高龄幼虫表现出随龄期增加逐渐增强的取食适应性。本研究证实了专食性斑蝥幼虫对非喜爱食物引起营养胁迫具有阶段性适应,取食适应性的变化模式为斑蝥幼虫的全人工饲养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也有助于药用斑蝥的人工饲养和资源利用研究。

关键词: 眼斑沟芫菁 专食性 适应性响应 人工饲养 取食适应性 营养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大规模饲养研究进展

四川农业科技 2022

摘要: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饲养在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但人工大规模饲养斑蝥未见有报道.近几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斑蝥的规模化饲养、人工饲料的筛选和优化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斑蝥饲养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关键词: 药用昆虫 斑蝥 人工饲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生物安全学报 2021 CSCD

摘要:七星瓢虫对蚜虫等农林业中的重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进行控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本文就七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捕食、对农药的反应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七星瓢虫幼虫随龄期增长逐渐出现黄斑,温湿度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成虫越冬,有滞育现象。七星瓢虫捕食性强,捕食对象较多,包括多种蚜虫、木虱、蚧虫、粉虱、蓟马、网蝽等,其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主要为HollingⅡ型,捕食效应受温度、光周期及其猎物密度与自身密度影响。七星瓢虫对农药有一定的选择性,农药对七星瓢虫捕食行为及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并会导致其抗药性的产生。目前,七星瓢虫的饲养以昆虫材料为主,辅以人工饲料,采用低温储存,以卵卡作为商品出售。七星瓢虫的基础研究可为今后大规模运用于田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七星瓢虫 生物学特性 捕食功能 亚致死效应 人工饲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致病性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僵蚕人工饲养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僵蚕人工饲养提供优良菌株,并提高僵蚕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从自然感病僵蚕上分离的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人工饲养僵蚕的最适使用浓度。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NB),其最适应用浓度为(1~5)×10~7个/mL,该浓度家蚕僵化死亡率及僵蚕平均单条重量最高,分别为98%和0.9g,僵蚕收益率最大化。

关键词: 家蚕 僵蚕 球孢白僵菌 人工饲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