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黄宜祥(精确检索)
28条记录
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997~2000年抗性鉴定,获得CML270为高抗玉米纹枯病且抗性稳定的抗性材料。该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AG 1 IA表现高抗(病情指数10左右),抗性表现明显优于国内玉米骨干自交系478和48- 2。抗性遗传初步分析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抗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最少基因数目4~7对。玉米纹枯病抗原的获得为最终解决玉米纹枯病危害提供了技术和材料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抗病种质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玉米种质Pop49选系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CSCD

关键词: 玉米 热带种质 自交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几项关键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19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调整种植业结构中发展玉米生产的意见

四川农业科技 1999

摘要:一、立足我省市场,继续主攻玉米1增产比重较大,产需缺口仍大近20年我省玉米单产提高567%,总产量增长825%,在粮食作物中增产比重较大,其所占份额虽由1516%提高为1815%,但产需缺口仍大。仅据全省饲料工业统计,1997年全省工业配合饲料产销量350万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四川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玉米优势的几点意见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川近20 年玉米单产提高56.7% , 总产量增长82.5% , 产需缺口仍大。在四川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 依据不同生态区特点, 适度扩大玉米面积。按市场需要发展多用途品质的优质玉米, 发挥可持续增产优势。调整育种目标, 分别选育超高产高效型, 抗逆稳产、资源高效利用型或多样用途的优良品质杂交种; 扩充优良种质推动育种基础材料创新; 改进育种方法, 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 提高杂交种利用水平, 更好地发挥杂种优势。开展区域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新型物化栽培技术研究, 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加强育种攻关, 鼓励玉米加工;加强玉米种子监管力度

关键词: 玉米 生产优势 结构调整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玉米生产减轻干旱危害的科技途径

四川农业科技 1998

摘要:四川玉米生产减轻干旱危害的科技途径黄宜祥(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成都610066)建国以来,我省玉米生产由粗放种植到逐步提高科技含量,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由1949年的625公斤,增长到1997年的312公斤。但远不能适应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四川省玉米生产的科技途径

四川农业科技 1998

摘要:一、现状与潜力(一)近三年我省玉米持续增长单产连年递增、面积逐年扩大、总产较大幅度增长(见表1)。(二)产需缺口是饲料、加工原料1997年全省生猪出栏62743万头,禽48030万只,耗饲料粮约2119万吨,其中饲料工业产量350万吨,玉米原料约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玉米育种进展和超高产育种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四川省“六五”启动的玉米育种攻关,到“七五”末已取得了较大进展,1991—1997年育成的25个杂交种,较1990年前育成的11个杂交种的遗传增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超高产育种,应符合四川玉米产区生态育种目标多样性、广泛性。加强种质改良基础研究,筛选、创造遗传基础广、配合力高、优良基因传递力强的核心种质,突破现有玉米种质杂交模式。选育抗病、耐旱、保绿性好、株型适合,能充分利用散射光,稳定增密增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容重的超高产新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育种进展,超高产育种,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突破性新杂交种——成单19

四川农业科技 1998

摘要:玉米突破性新杂交种———成单19玉米突破性新杂交种成单19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于1994年育成。该杂交种是“九五”更换对照种为川单9号、成单14号后,第一个达到突破性杂交种产量指标的新育成种。该杂交种较现有推广种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丰产性突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玉米杂交种的发展及育种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我省30年代开始玉米育种研究,50年代在收集、整理地方品种基础上,选育并应用杂交种,60年代后期转向单交种选育,从多生态类型区的实际出发,着力杂交种区域化选育布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较快,单产增加曾一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六五”启动育种攻关后,为改变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在育种材料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七五”末开始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一批“三高”自交系,1991~1997年育成25个杂交种,较1990年前育成的11个杂交种有明显遗传增益。加速品种更新,材料创新并选育突破性杂种,将缩小差距,发掘潜力。

关键词: 玉米,育种,杂交种,杂种优势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